

同日,中国建设银行也跟进发布业务调整公告,明确自11月3日(含)起,暂停受理易存金业务的实时买入、新增定投买入及实物金兑换申请,同时暂停个人黄金积存业务兑换实物贵金属、账户黄金兑换实物贵金属的申请;与工行类似,建行存量客户的易存金定投计划执行、赎回及销户业务均不受影响。据建行武汉地区某网点客户经理透露,政策落地当日,该网点50克、100克规格的实物金条迅速售罄,易存金业务暂停后,不少到店客户因无法办理业务而略显失望。
相较于工行、建行的“暂停调整”,招商银行选择直接对实物黄金价格进行调整以适配新政。11月3日,招行客服向记者确认,已根据黄金税收新规对实体金条价格进行优化,当前在售实体金条的价格已包含相关税费,消费者无需额外支付税费成本,这一调整也成为新政落地后首家明确“含税定价”的股份制银行。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,银行密集调整黄金业务,核心原因是税收政策变化后,原有业务系统需进行升级改造,以适配新的税费计算与申报流程,部分银行选择暂停业务规避系统升级期间的操作风险,部分银行则通过价格调整快速适配政策。
除银行业务调整外,黄金税收新规对黄金市场的影响迅速传导至产业链各环节,其中黄金饰品行业首当其冲。
中信建投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,此次新政对非投资类黄金饰品企业影响显著——企业采购黄金的进项税抵扣比例从13%降至6%,直接导致企业成本端压力上升,而成本增幅最终可能通过价格传导转嫁给终端消费者。华泰期货则从市场供需角度分析,短期来看,成本上升可能推高黄金饰品及实物黄金价格,进而压制部分刚性消费需求;但长期而言,新政有助于区分黄金的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,推动黄金投资市场规范化,强化其金融属性在资产配置中的地位,且在全球金融波动背景下,中长期黄金整体需求不会因税制调整而大幅萎缩。
从市场实际反应来看,11月3日国内主流品牌黄金饰品价格已出现大幅上调。老庙黄金足金饰品报价升至1256元/克,较前一日的1193元/克上涨63元/克,涨幅超5%;周生生足金饰品报价1255元/克,较前一日上涨62元/克;周大福、六福珠宝、金至尊等品牌足金饰品报价统一为1259元/克,较前一日上涨61元/克,各品牌单日涨幅均突破5%,创近期价格调整新高。
与金饰价格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金零售相关股票的低迷表现——11月3日A股开盘后,黄金珠宝板块持续走弱,潮宏基(002345.SZ)开盘不久即触及跌停,收盘报12.2元,跌幅9.90%;周大生(002867.SZ)下跌4.26%,老凤祥(600612.SH)下跌3.36%,湖南黄金(002155.SZ)下跌2.48%。港股市场中,黄金零售股同样承压,周大福(01929.HK)下跌8.67%,老铺黄金(06181.HK)下跌7.16%,六福集团(00590.HK)下跌6.91%,周生生(00116.HK)下跌6.10%,板块整体跌幅显著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多位专家认为,此次黄金税收新规不仅影响价格,更将重塑普通消费者的购金逻辑与市场交易模式。
广东南方黄金市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宋蒋圳表示,新政将进一步强化上海黄金交易所、上海期货交易所在黄金定价中的核心地位,提升上海黄金基准价格的影响力,“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在中国采购黄金的方式”,推动更多场外交易向场内规范交易转移。
南华期货贵金属新能源研究组负责人夏莹莹则进一步分析,非交易所渠道采购黄金的珠宝企业成本上升13%,而通过交易所会员采购的投资金条仍享受增值税13%抵扣政策,价格更贴近市场盘面价,这可能导致部分原本计划购买黄金饰品的消费者转向投资金条,形成“珠宝首饰需求向投资金条需求转移”的趋势。
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、主任曾刚从消费者决策角度解读称,普通投资者的购金偏好可能发生分化:购买投资型金条时,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通过交易所渠道交易,因标准化产品享受免税优惠,成本优势明显;购买黄金饰品等消费型黄金时,则需在品牌、款式与价格之间重新权衡,性价比将成为更重要的决策因素。同时,纸黄金、黄金ETF等账户类黄金产品因税收政策稳定,可能吸引部分对成本敏感的投资者,分流传统实物黄金的投资资金。
(雨林编辑, 来源:综合自澎湃新闻、极目新闻、北京商报、大象新闻等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