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和平日报, 2025年11月3日,2025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(APEC)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,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。这是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,中国最高领导人开展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,具有承前启后、意义深远的战略价值。
三天时间,习近平主席出席十余场双多边活动,纵论天下大势,谋划区域合作,推进中美、中韩关系稳定向好,为世界注入信心与力量,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气度与担当。正如国际舆论所言:“世界看亚太,亚太看中国。” 在不确定性上升的国际环境中,中国已成为推动开放合作与维护和平发展的关键稳定器。
一、以开放合作凝聚亚太共识
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。当前,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,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承压,亚太合作面临新的考验。在此关键时刻,习近平主席在会议上发表两次重要讲话,提出“五个共同”——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、共同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、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、共同推进贸易数字化绿色化、共同促进普惠包容发展,为亚太合作注入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。
习近平主席强调,要坚持开放合作、普惠共享,反对脱钩断链和“筑墙设垒”,让亚太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。会议通过《庆州宣言》,并发布人工智能及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声明,为亚太合作注入新内涵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将于明年在深圳举办APEC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,标志着APEC进入“中国时间”。从上海到北京,再到深圳,中国以开放包容之姿,书写亚太合作新篇章。
深圳的选择,象征着改革开放的延续与创新发展的自信。一个由小渔村成长为国际科技之都的城市,将以“中国式现代化”的生动实践,展示开放共赢的未来图景。
二、以元首外交稳中美、促共赢
釜山中美元首会晤成为此次出访的另一重头戏。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六年后的再度会面,为中美关系注入了久违的稳定预期。双方重申加强沟通、扩大合作的共识,决定保持高层交往,恢复经贸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对话。
习近平主席指出,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、共同繁荣,经贸应成为两国关系的“压舱石”,而非“绊脚石”。他提出中美要以平等、尊重、互惠为原则,压缩问题清单,拉长合作清单,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轨道。
中美元首积极互动,为全球市场注入信心。事实证明,对话比对抗好,合作胜于冲突。中美关系的稳定不仅事关两国福祉,更关乎世界和平与发展。中国以稳健的战略定力,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理性与担当。
三、以真诚互信深化中韩伙伴关系
中韩建交33年来,两国关系历经风雨而基础深厚。习近平主席此次时隔11年再访韩国,受到韩方最高礼遇接待,双方就重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。这一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,标志着中韩关系进入新阶段。
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,拓展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绿色产业、银发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,并深化人文交流,便利人员往来。中韩签署十余项合作文件,充分说明双方合作领域广、潜力大、前景可期。
习近平主席提出的“睦邻、安邻、富邻”方针,再次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意愿。中韩关系的改善不仅符合两国利益,也将为东北亚和平与亚洲繁荣注入新动能。
四、以“十五五”规划解码中国之治
此次出访正值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,“十五五”规划蓝图绘就,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方向备受世界瞩目。习近平主席向各方系统阐释了未来中国的发展目标——推进高质量发展、深化改革开放、促进共同富裕、扩大国际合作。
他指出,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,愿为全球工商界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。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自身,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持久动力。正如国际舆论评论:“相信中国,就是相信未来。”
结语:合作是时代最强音
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韩国、出席APEC会议,是中国外交的又一次高光时刻。从东南亚到东北亚,从中亚到世界舞台,中国以战略定力与开放胸怀推动合作共赢,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坚定步伐。
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,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。中国将继续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潮起海天阔,扬帆正当时。我们坚信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,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不断开创新局,为民族复兴营造有利外部环境,为人类进步贡献更大力量。
(雨林编辑,报道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