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平日报,2025年10月18日,10月17日,雨中登泰山,别有一番意境。今日的泰山笼罩在蒙蒙烟雨之中,石阶被雨水浸润得发亮,山路两旁的松柏更显苍翠。
一群来自邦加勿里洞孔教协会的客家儿女,正怀着满腔热忱,踏着千年古帝王的足迹,向这座中华文化圣山发起挑战。
雨中的虔诚
“泰山岩岩,鲁邦所瞻。”雨水未能阻挡这群朝圣者的脚步,反而为这次旅程增添了别样的庄严。协会团员们身着统一的五颜六色的雨衣,在蜿蜒的山路上形成一道移动的风景。他们中间有年逾花甲的老者,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,共同的是眼中那份坚定的信仰。
“我们客家人历来重视文化传承,而孔子思想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根基。”团队领队邹先生在雨中说道,他的镜片上沾着水珠,却掩不住眼中的光彩。
孔子庙前的敬拜
经过数小时的攀登,团队终于抵达位于泰山上的孔子庙。雨水沿着庙宇的飞檐流下,如同天地为这庄严时刻垂下的珠帘。
团员们整理衣冠,在孔子像前整齐列队。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肩膀,却无人介意。香烟在雨中袅袅升起,伴随着客家话吟诵的《论语》经典,古朴的发音与泰山的古老气息相得益彰。
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”一位年长的团员感慨道:“我们虽然来自遥远的邦加勿里洞,但站在这泰山之巅,感受与古圣先贤的精神连接,仿佛回到了文化的根源。”
帝王的足迹
泰山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封禅的圣地。据史书记载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首先来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,向天地报告自己的功绩;女皇武则天也曾率领浩大队伍登山封禅,打破只有男性帝王才能封禅的传统;而乾隆皇帝更是先后十一次登上泰山,创下历史纪录。
“想象一下,秦始皇、武则天、乾隆都曾站在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。”团队中的历史爱好者陈女士指着脚下的石板路说,“千百年来,泰山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衰荣辱,而今天,我们海外客家人也来到这里,延续这一文化传承。”
客家文化的连接
邦加勿里洞的客家人社区历史悠久,他们虽然远离祖籍地,却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深切认同。孔教协会作为该地区重要的文化组织,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。
“我们客家人素有‘东方犹太人’之称,迁徙四方却不忘根本。”协会主席郭先生站在泰山顶上,眺望着雨中的群山说道,“这次泰山之行,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攀登,更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。”
雨渐渐小了,云雾在山间流动,时而露出远方的山脊。团队成员相互扶持,分享着登顶的喜悦。
文化的传承
下山途中,队员们虽然疲惫,却仍热烈讨论着这次旅程的感悟。
“在印尼,我们通过孔教协会传承文化;在中国,我们通过登泰山感受文化。这二者相辅相成。”一位年轻团员表示,“回去后,我要把这次经历分享给没能前来的协会成员,特别是年轻人。”
泰山,这座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记忆的圣山,今日又增添了一群海外客家人的故事。他们跨越海洋,冒雨攀登,只为那一份对文化的敬畏与传承。
当最后一位团员踏上返程的大巴,泰山在雨后初晴的夕阳中展现出它雄伟的轮廓。这一天的雨水,仿佛洗涤了尘世的喧嚣,也让这次朝圣之旅更加难忘。
“泰山,我们还会回来的。”团队成员们依依不舍地道别,带着满满的感悟和力量,继续他们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化寻根之旅。
(雨林编辑,报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