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平日报, 2025年10月17日, 印尼财政部近期批准了从中国采购歼-10战斗机的预算,标志着两国军事合作迈入新阶段。这一决策背后,既有印尼国防现代化的现实需求,也反映了其地缘政治平衡的战略意图。
1. 国防自主与装备升级
印尼长期依赖美俄等国的二手战机(如F-16和苏-30),维护成本高且性能逐渐落后。歼-10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多用途战机,性价比突出,能有效填补印尼空军战力缺口。此外,中国可能提供的技术转让和本地化生产支持,符合印尼推动国防工业自主化的长期目标。
2. 地缘政治平衡
印尼奉行“自由积极”外交政策,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大国。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采购中国战机既可降低对西方装备的依赖,又能通过多元化军购渠道增强战略回旋空间。此举或意在向美国释放信号,促使其在军事合作(如F-35谈判)中提供更优惠条件。
3. 经济与战略捆绑
中国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基础设施投资方,双方在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的合作已涵盖高铁、镍矿加工等领域。军购进一步深化了双边关系,可能换取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低调姿态,或对印尼国内资源开发的支持。
潜在挑战与争议
尽管交易获批,但印尼国内对战机性能(如与西方装备的兼容性)及对中美关系的长期影响仍有疑虑。此外,预算透明度问题(如财长提及的“需再核实”)可能引发议会审查。
结语
印尼选择歼-10是务实主义与战略博弈的结合,但后续需确保技术适配性与地区战略平衡。这一交易或成为亚太国家在大国竞争中寻求自主的典型案例。
(注:本文分析基于公开报道,具体交易细节需以官方披露为准。)
(雨林编辑,报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