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平日报, 2021年5月17日,郭桂和,客家人,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,1950年出生在雅加达,是白手起家的第二代印尼华人,做烟草批发起家的郭桂和在印尼被称为“烟神”,爱发连锁店 ( Alfa Mart ) “王国”, 他把现代化零售业发展到印尼的各个岛屿,甚至是穷乡僻壤,印尼当代杰出客家人代表中的代表。
“慈育”教育体系的缔造者与创始人,他构建了从中小学到大学的综合教育体系。提起这位印尼“百货业”巨子,当地客家人没有不知道的。但由于郭桂和的低调,真正了解他的人少之又少。
2019年,以13亿美元财富排名“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”第1717位。2020年2月26日,以10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《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·胡润全球富豪榜》第2000位。
失学发宏愿
1966年4月初的一天,一个在雅加达巴城中学就读高一的华人少年,像往常一样迎着晨光,精神抖擞骑着脚车,从北多瑶(Petojo)简朴的家里,一路欢快来到位于古农沙里(Gunang Sahari)的学校。
在校门口,少年吃惊地发现,大门紧闭,上贴一张布告,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:“学校被封闭了!”
一大群同学站在那里,神情沮丧,失魂落魄。
那少年有些发懵,自言自语地问:“封闭!——什么意思?”
“阿桂,是的,我们的学校被政府封闭了。”一位同班同学悲愤地说:“我们华人子女不能再上学了。华校不允许开办,刚才有老师过来说明,大家都很难过,有人痛哭流涕。”
1966年4月雅加达华校巴城中学被当局强行关闭,有人携带照相机在当天拍摄了这张照片(局部)。那位小名叫阿桂的少年刚好在场,正手摸脸颊对着镜头发呆。他说,这是一张唯一能够纪念那个刻骨铭心时刻的重要照片,也是我最后一天穿校服的留影。
上述情景,差不多是半个世纪前全印尼上百所华校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幕。
那个家境贫寒,把上学时光视为每天最大快乐的少年阿桂,此时目瞪口呆却心潮激荡,一个声音开始在脑海不停盘旋:
“将来我如果有钱,一定要办一所学校!”
18年过去,事业有成的阿桂,从1984年开办电脑培训班开始涉足教育,次年就创办了慈育学校(取名“慈育”是为纪念其已故母亲的养育之恩),之后三十多年,更为此殚精竭虑,构建了从幼儿园到到中小学直至大学的综合教育体系。
慈育大学(Universitas Bunda Mulia)雅加达北部校区视频截图。本文主人公2003年创办的这所大学共有两个校区,设置了从大专到本科及硕士学位12个专业,在校学生约7900余人。2012年被印尼教育部评定为”50所最有前途的印度尼西亚大学“之一。
这个当年被迫失学而深受刺激的华人少年,不但实现了自己那时候立志发誓的校园梦,并且以一己之力带动了国家的教育事业,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位享誉印尼的“民间教育家”。
”从1984年办学到现在,35年来我对教育只有投入再投入,没有从学校拿过一分钱,所有办学的收入都用于学校的发展建设。这是我一生特别欣慰和自豪的地方。”
日前在万丹省南唐格朗塞尔蓬(AlamSutera)ALFATOWER大厦,主人公带笔者一边参观慈育大学新校区,一边深有感触地说。
越烧越红,越烧越旺
1976年6月的一个晚上,一场大火席卷了雅加达西区的阿朱那(Arjuna)巴刹传统市场。其中一间以批发香烟为主的杂货店面——“幸福源泉”商号亦被火灾吞噬。正在外面菜馆与家人聚餐的店老板闻讯赶来,整个巴刹浓烟滚滚,这间每天批发量达3万盒香烟的旺铺也是烈焰翻腾,无法施救,只能眼睁睁看着被烧成一片废墟。
整座店屋连同大批化为灰烬的货物,损失大约5亿印尼盾,当时是个吓死人的数目,而且大部分货是欠账营销的。
对于年仅26岁的年轻店主来说,实在是个天大的打击。
他打起精神重整旗鼓,可是来讨账的人接二连三,他用全部的储蓄还债还远远不够。大多数货主通情达理,同意放宽期限,但也有两位平时关系不错的讨账者,竟然带着军人上门逼债。年轻人倍感屈辱,也只得忍气吞声,拼命想办法还钱给人家。
就在最困难的时候,一位邻居同情这位”屌丝青年“的遭遇,相信他的人品和能力,主动借了1500万盾给他,用来采办新货,继续开店。
“我记住了这份恩情,激励自己并告诉家人,走着瞧吧,我会越烧越红!”
后来这些年,他不止一次地和别人说起这件令他刻骨铭心的往事。
年轻人从零开始,只用了一年时间,其香烟批发店就东山再起,生意越做越大。到1987年,已经拥有15家店铺,成为当时印尼名牌香烟“盐仓”的大批发商,并且代理了三宝麟公司丁香烟在印尼40%的销量,在同行中有了“烟神”之美称。
1998年5月印尼爆发了大规模排华骚乱,他的商场又被暴徒烧掉7间。他悲愤之中仍然坚信,只要自己有坚守的毅力,事业照样会越烧越旺!
果然,1999年10月,这个开阿弄杂货店出身,靠贩卖香烟起家的客家人老板,痛定思痛,又开启了以Alfamart(爱发)迷你超市为标志的零售业务。
短短十余年光景,Alfamart一万五千间门市遍布印尼,吸纳16万店员就业,日平均接待顾客近300万人次,直接在南洋千岛打造出了一个极具品牌影响力的零售王国。
2017年竣工启用的郭桂和 Alfamart 集团总部 ALFA大厦。这座32层的综合性大厦,位于雅加达以西25公里处卫星城市唐格朗(Tangerang)塞尔蓬(Serpong)新区,建筑面积近6万平米,顶层设有直升机平台。慈育大学新校区1200名学生与集团办事处3600名职员,均在此大厦内学习工作。
从2012年起,这位新时代的零售业巨子晋入福布斯印尼富豪榜,至今稳居前20名行列,万众瞩目。他的传奇故事被媒体津津乐道,走入世界的视线,成为印尼经济社会发展中“跳动的脉搏”。
左边是1971年,31岁的郭桂和为自己家的小店进货时,亲自当搬运工的情景;右边则是2018年,68岁的他,在刚落成启用的集团大厦前留影。这两张照片无疑记录了主人公励志打拼,奋斗成功的人生缩影。
郭桂和原籍广东大埔,1950年出生于雅加达。
他的父亲郭孟铎(1903-1989)和母亲黄说娘(1914-1979)都是大埔乡亲,1930年代从家乡乘帆船南渡印尼,在椰城结婚成家,定居于北多瑶一带,经营杂货店为生,养育了5男5女10个孩子,郭桂和排行第六,小名阿桂。
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,雅加达北多瑶地区是华侨聚居地,大部分人在自家门口开办简易的小商店或者商摊,经营日常生活用品。郭家的杂货店不大,面积只有4×6米,就在卖蔬菜、宰活鸡和卖咸鱼的店铺中间。因为子女多,生活艰辛不言而喻。
在郭桂和儿时记忆中,“我们几乎每天喝粥度日,白粥只加一点盐巴,不必想象还有可口的菜肴供我们享用,如果有时幸运的话,可以配一点辣椒炒咸鱼干,那就是天堂的食物,早上吃过,一整天还能感受到舌尖的美味。”
尽管家境贫困,但客家人崇尚文化,重视教育在这个家庭依然如故。郭桂和与兄弟姐妹被送到当地华校读书,使中华文化在他心中扎根。父亲要求孩子必须认真读书,他说:“你们要认真学习,不管将来成为怎样的人,只有学识能帮你们改变生活。”
1960年代,还在读小学的阿桂穿着一双破旧的球鞋,在照相馆拍摄了这张生平最早的照片。
1966年,印尼华校全部关闭,在华校才读到高一的郭桂和,不得不辍学为生活打拼。这个过早进入社会的华侨青年,无缘接受更好的教育,却也由此给自己埋下了上进的“种子”。
起初在同学邀请下,郭与人合作组装收音机的生意。1969年,父母亲劝他回来经营商店,把阿朱那巴刹的“幸福源泉”杂货店交给他经营。这是郭桂和人生历程的里程碑,从此他开始独立从商。每天从早上6点干到下午6点,售卖基本生活品。
年轻的郭桂和很快掌握了商店的运作事务,也做了一些小改革。比如,将商品整齐划一地展现商品柜前,主客更容易一目了然;及时处理过期商品,让客人知道商品的新鲜程度和商家的可靠,等等。生意虽然不错,但事业并未有大的起色,郭桂和陷入沉思:周边商店大都经营同样商品,盈利不可能有大的提高。对比父母几十年的经营,他每天都在考虑怎样打破僵局。
后来,郭桂和发现香烟销量大,利润高,而成药也是每个家庭必备拍,且两者都不需要太大的仓储空间,因此确定了新的销售方向:继续销售其他商品的同时,以经营利润大的香烟、成药为主。随后,郭桂和开始集中销售香烟、成药、牛奶粉、炼奶、苏打饮料等。
在很短时间里,郭桂和全面了解到雅加达香烟市场的情况,联络了较有影响力的香烟代理商和批发商。由于诚信经营和拥有可靠资本,郭桂和很快就获得了雅加达多家代理商的信任与支持。
郭桂和选择了货如轮转,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“薄利多销”策略,比如,市场上一包香烟的成本价是1000盾,市场基本价格是1005盾,郭桂和就定在1003盾,他要的就是销售指标。
一番努力,使他成为业内称雄的香烟代理商。
由此可见,无论工商巨子,还是财富英雄,他们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,贵人相助确实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。
有赖于此,怎样飞黄腾达也不曾忘本的郭桂和,始终认为“没有林先生,我不一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。林先生不仅给我资本,更重要的是,他给予了美好理想、广阔希望和信心。间而言之,一个人的成功肯定少不了拼搏与机遇!”
2019年4月1日,在其 Alfamart 集团总部ALFA大厦办公室,郭桂和再次以满怀感激的口吻,向前来采访他的笔者重复说明了这个结论。他同时强调:“还有诚信和专注,不然怎么可能遇到贵人,或者说即使有贵人相助,也可能半途而废,前功尽弃。”
伤心总是难免的,我还是一往情深:打造属于自己的零售业王国
2005年5月,三宝麟大家长林天宝在没有任何预兆之下做出一项决定:以数十亿美元的价格,把三宝麟企业和所有资产分公司,一切出售给美国著名香烟品牌万宝路所属的菲利普-莫里斯(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)集团。三宝麟各层董事可自由选择,或者跟随新东家万宝路做下去,或者把自己拥有的股份变现领走,离开公司。
当林天宝宣布这一决定后,三宝麟集团全体董事都十分伤心,谁也无法阻拦,每个人都倍感沉重,彼此面面相觑,沉默无语。郭桂和与同仁们眼含泪水,强装镇定,各自陷入痛苦遐想。
“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让你无言以对,我们其实都了解林先生的神秘色彩,可是怎么也没想到他会如此突然宣布重大决策。几十年来我们陪着他,在三宝麟”创造良好业绩,酸甜苦辣,挥洒着汗水和泪水,我们从未想过要离开这个企业,因为公司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“郭桂和回忆说。
此时,郭桂和作为 Alfamart 爱发零售店的创始人、管理者和投资者之一,已将这个连锁超市发展到1500 间,而且还清了债务,门店增长势头看好。但一夜之间,连同三宝麟其他企业已经变成美国公司的一部分了。
那么,林天宝为什么要把整个集团的股份都卖掉呢?唯一的解释是,他可能不想再当烟草大王了,而要另起炉灶做别的事业。后来,他果然把三宝麟集团改为投资公司,利用出售股权的巨额资本实施转型,开始在农业,金融,房地产,电信和木材行业拥有业务,并成立风险资本公司 Mekar 与印尼青年创业家协会签约,为微型和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,仍然弄到蓬勃兴旺,此为后话。
再说郭桂和一门心思要搞的零售连锁店事业。
日子在忍耐与坚持中出现了转机,几年之后,全球烟草巨无霸万宝路所属的美国公司对零售业已不感兴趣,乐意将 Alfamart 爱发超市的股份及上市公司 Northstar 再卖回给印尼企业,郭桂和抓住时机马上着手融资购买。可是老东家林天宝的儿子也提出购买意向,这不免使郭桂和感到为难。关键时刻,胸怀宽广的大老板林天宝出面裁决,他对儿子说,我认为还是郭先生合适拥有这个产业,请你支持我的意见。
于是,经过一番运作,郭桂和于2010年收购了Northstar上市公司,并获得了Alfamart爱发超市65%的股份。
事实证明,郭桂和收购了Northstar上市公司无比明智:这家股票成交量很小的零售商,其股价在之后三年里上涨了多倍,庞大的市值使郭桂和一跃跻身于全球10亿美元级的富豪之列。皇天不负有心人,2012年他首次登上印尼40大富豪榜,第二年又以14亿美元净资产排在第20位,2019年3月,其排名又上升至第16位。
拥有半个世纪开店的经验及与时俱进的连锁超市理念,再加上相对雄厚的资金,还有必要的特许经营权,令郭桂和一手打造的Alfamart爱发王国一路开疆拓土,势如破竹,平均每年以1千间以上的速度递增,几年之内便覆盖了印尼所有的城镇和干线公路的沿途。
Alfa便利店则通过“70%自营、30%加盟”的方式运营,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加盟店,是公司支持工作业绩特别出色的员工开办的。
与此同时,他的集团在全印尼每个省会及较大城市都建立了仓储基地,利用互联网管理,每个货仓可满足半径150公里以内的200间超市便利店的货物配送。
2011年,郭桂和开始做社区业务,开发了规模比Alfamart爱发超市更小一些的小型便利店,称为“AlfaExpress”,此外还有大型的连锁超市“Alfamidi”。如何区分三者的不同?主要就是看所售货品的种类数量,比如Alfamart所售卖的货品约在4000种左右,AlfaExpress的货品是2550种,而Alfamidi则多达8000余种。
2012年,该集团进一步拓展,取得了来自日本的便利店全球连锁品牌罗森的特许经营权,正式在印尼开设罗森便利店,目前已在雅加达各地开了上百家分店。郭桂和的集团还开办了饼干、面包、饮料等食品加工厂,生产的产品直接进入全印尼15000多间Alfamart爱发超市,减少批发流通环节,真正做到了价廉物美。
他微笑着和笔者谈起生意经:”我们非常专注,只做与零售业相关连的项目,其他与主业不相干的项目利润再诱人,我们也不涉足,这应该也是我本人几十年从事商业经营的经验之一吧。“
2019年4月1日,郭桂和在其公司总部大厦内的 Alfamart爱发超市样板店前。全国各地加盟的连锁超市员工上岗之前都要在此经过技能培训。
尽管这七八年来,功成名就的郭桂和连续成为福布斯印尼富豪榜上的耀眼人物,但他似乎并未将此放在心上,一如既往勤奋工作,低调随和。
郭桂和与夫人陈丽珍。在郭氏几十年事业奋斗的路上,妻子总是夫唱妇随,给了他最大的支持。
他曾这样表示:“媒体把我列入有钱人的行列,以为我的生活会和平常人有天壤之别。其实,我还是照样喜欢吃路边摊,喜欢吃炒饭,有时候还会乘坐Motor Ojek 去开会。有人或者不以为然,认为我是在演戏,是在表演给别人看。我不会对此感到生气,不管他们对我的评价对错与否,我只需做最真实的我就可以了。“
此番承蒙广联秘书长杨建昌先生引见,我们在郭氏大厦与其零距离相处了大半天时间,确如上述所言,感觉到这位超级大佬的平易近人。他像一个普通经理那样,亲自下楼迎接客人,然后陪同我们参观位于大厦内的慈育大学新校区先进的教学设施。在学校,年轻学子们的各种活动热情有趣,且活泼可爱,途中不断有孩子礼貌而略显羞涩地向他们的校主问好。
有几个学生在小食店外吃点心,郭先生就笑眯眯地伸手向他(她)们讨,假装要吃下去,再像变魔术似的把食品还给他们。他很享受这种开玩笑的互动,眉宇间流露着发自内心的愉悦。笔者受到感染,向他讲述了若干年前,法国总统密特朗访问北京大学发表演讲,看到学生们朝气蓬勃,情不自禁说了一句“愿将总统换青春”的名言。郭先生听了脱口而出:我也愿意!
得知大厦顶层设有直升机停机坪,我们要求上去看看,郭先生便带我们坐电梯来到第35层,按电扭打开铁门,再爬楼梯到36层的平台。结果发生一个小插曲,楼梯通道的铁门关闭后,需要从里面才能打开,大家下去时,郭先生才发现他没有从外面开门的钥匙,手机在办公室也忘记带了。
我们一行人被“困”在楼梯无法下去,郭先生连声表示歉意,一边借用杨建昌的手机打电话让工作人员上来开门,这个过程持续大约半个小时。杨建昌跟郭桂和开玩笑,干脆你开直升飞机直接送我们回雅加达吧!郭先生老老实实地回答说,如果要我驾车送你们还差不多,飞机我可开不了。
看着眼前这位年近七旬的商界大佬,也有略感窘迫的时候,一时间会让人忘记他的身份。不过,我还是想起了中亚银行董事长D.E.Setjoso 先生在郭桂和传记序言的最后写过的一件事:
“我与郭桂和先生成为好友还有一段生动插曲。有一次,我们打高尔夫球,他自称不太会打高球,但是结果呢?——他在比赛中赢了所有的人。从那时起,我们再打高尔夫时,大家再也不敢被他的谦虚低调所迷惑,而忽视了这个对手。”
(雨林编辑,来源:丁剑印尼记事 )